施打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是否可預防子宮頸癌?施打疫苗後是否對人體有害?

施打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是否可預防子宮頸癌?施打疫苗後是否對人體有害?

      Cochrane Library今日發布最新證據文獻 : 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可有效預防年輕女性子宮頸病變,特別是介於1526歲接種疫苗的女性。此文獻回顧尚總結各項臨床隨機對照試驗中,可能產生之不良影響

大多數人們在性行為過程中,會暴露到人類乳突病毒(HPV)。大部分的女性在感染HPV後,其病毒會被自身免疫系統清除。當免疫系統無法清除時,持續性的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會導致子宮頸細胞異常。此病變稱為子宮頸癌前病變,若不接受治療,隨時間的進展,可能惡化成子宮頸癌。

人類乳突病毒(HPV)具有許多不同種類。有些種類與子宮頸病變相關,且會導致其癌變,並被稱為高危險性類型。高危險性類型中的其中兩種(HPV16 and HPV18),佔全球子宮頸癌病例約70%。疫苗被認為可協助免疫系統辨識某些類型HPV病毒。由於造成子宮頸癌需耗費數年,國際健康衛生及監管組織,例如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子宮頸病變視為人類乳突病毒疫苗試驗之結果評估。

一個考科藍研究團隊總結過去8年來,全球共26個研究,包含73,428位女性。大多數研究女性年齡低於26歲,然而有三項試驗收納年齡介於2545歲的女性。本文獻回顧收納實驗設計良好並隨機分配受試者至兩組(HPV疫苗或安慰劑組) 之研究。此文獻回顧評估兩種疫苗: HPV16 18之二價疫苗、HPV16 18之四價疫苗和引起生殖器疣之低危險性人類乳突病毒類型。最新疫苗可預防九種HPV類型,但最新疫苗之研究文獻並未納入此文獻回顧,其原因為臨床隨機對照試驗中並未含有對照組。

此文獻回顧著重於兩組人群:一組是女性在接種疫苗時,未暴露在高危險性HPV;一組包含所有女性,不論在接種疫苗時有無感染HPV。以HPV16/18相關癌前病變,及非特定型HPV感染之癌前病變,做為評估疫苗的成效。此文獻回顧評估十個關於施打疫苗後3年半至8年期間,有子宮頸病變之研究數據。

沒有任何研究追蹤受試者的時間,夠長到足以發現其疫苗對於子宮頸癌之效果。研究人員因而改為研究子宮頸癌前病變。他們發現在無感染HPV之年輕女性,施打疫苗可降低癌前病變之風險。每10,000位施打安慰劑之女性中有164位有子宮頸癌前病變,而每10,000位施打疫苗之女性中有2位有子宮頸癌前病變。

研究人員分析所有研究的女性受試者,不論受試者在施打疫苗時有無高危險性HPV。在1526歲女性中,施打疫苗後,HPV16/18相關子宮頸癌前病變罹患風險從每10,000人中341位降至157位。

在介於2545歲已接種疫苗女性中,HPV疫苗成效不佳。其原因可能為年紀稍長女性早已暴露於HPV病毒。

文獻證據顯示疫苗並不會增加嚴重不良副作用之風險,這個風險在實驗組或控制組都大約是7%。研究人員沒有發現接種疫苗後,懷孕女性增加流產的風險。然而,他們強調,仍需更多證據才能確定疫苗之低副作用、死胎率和接種疫苗期間懷孕之畸胎。

本篇考科藍文獻回顧主要作者Dr. Marc Arbyn,來自比利時癌症中心Sciensano癌症流行病學部,表示此篇文獻回顧所納入的研究之疫苗,皆已核可上市,因而,其結果應被多個由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疫苗安全諮詢委員會所主導的全球研究監測研究所檢視。該委員會認為,經過風險效益分析後,預防性接種HPV疫苗是有利的,並表示疫苗接種被宣稱不良之副作用,缺乏生物及流行病學證據,且可能影響民眾施打之信心。與此同時,委員會也鼓勵衛生當局持續性的研究,及觀察疫苗施打後可能產生的不良副作用。

英國薩默塞特Musgrove Park醫院之婦癌部顧問Dr. Jo Morrison表示,疫苗接種的目的,在於使免疫系統產生抗體,以對抗之後的HPV病毒感染。這些數據顯示,接種HPV疫苗來對抗感染,可預防子宮頸癌前病變,並可能降低未來子宮頸癌之罹患率。然而,這並不能預防所有的子宮頸癌,即使已經接種過疫苗,定期篩檢仍非常重要。

她補充說明,受到HPV病毒感染並產生癌前病變,需經過很多年才可能導致成子宮頸癌。因此,需要更長期之追蹤期研究,才能確認子宮頸癌疫苗對於子宮頸癌發生率的影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