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之2017年明智選擇運動推廣(Choosing Wisely campaign)

明智選擇運動(Choosing Wisely campaign

 「醫師啊!今天怎麼什麼檢查/檢驗都沒做,也沒有開藥,只叫我回家再觀察呢?」,相信不管是一般大眾或是醫護人員,對於這樣的對話不會陌生,如此「至少做一點」的醫療文化,多半是基於「多做不會錯」或「求心安」的心態。但多做真的不會錯嗎?真的就能心安嗎?

 以前列腺癌篩檢為例,雖然目前常用的攝護腺特異抗原(PSA)篩檢,確實能提高診斷前列腺癌的概率(likelihood),[1]但大多數前列腺癌患者的病灶發展緩慢,亦即大多數前列腺癌患者不會死於前列腺癌,譬如一位男性於70歲時,被發現罹有前列腺癌,醫生宣告還有10年可活,沒錯,10年,但該名男子可能在80歲前,已因心肌梗塞而往生,換句話說,在這個案例裡,前列腺癌有無被診斷出來,完全不影響該名男子的壽命長度,反而讓該名男子整天提心吊膽;話又說回來,確實有少數前列腺癌患者的病灶,發展極為迅速,但PSA篩檢沒有辦法分辨出迅速或緩慢發展的前列腺癌,如此一來,對高齡者「多做」PSA篩檢,並沒有達到「求心安」的目的。

 針對改變「至少做一點」的思維,美國內科醫學委員會(American Board of Internal Medicine,簡稱ABIM)於2012年發起明智選擇運動(Choosing Wisely campaign),鼓勵醫病共同討論「沒有必要」執行的醫療服務。目前,在美國有70多個相關專科學會參與此運動,各個學會提出自己學會之前五大過度或不建議執行之醫療,[2]供相關單位及一般民眾參考。許多西方國家,如加拿大、巴西、英國、法國、德國、丹麥、荷蘭、瑞士、義大利、匈牙利、澳大利亞等國,亞洲地區如日本、南韓、印度也已開始提倡明智選擇運動。

 臺灣雖然尚未正式提倡明智選擇運動,但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2017年時,以實證為基礎,對臺灣前五大過度或不建議執行之醫療,進行初探性研究。透過訪問臨床醫事人員,針對各建議項目的重要性、認同度、與實際執行現況相符程度等面向進行評估,進而找出五項應優先改善的低效益醫療服務(見圖1)。雖然在大多數的建議項目上,並未得到專家們的一致認同,而且這些建議項目之實際執行現況,很少是真正有被落實在臨床實務上,但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期望這前五項醫療名單,能達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進而喚起大眾對明智選擇運動的意識。

 

 

1.    陳杰峰 and 陳可欣, 基於實證之臨床處置. 醫療品質雜誌, 2016. 10(4): p. 25-31.

2.    Foundation, A. Choosing Wisely®. 2018  [cited 2018; Available from: http://abimfoundation.org/what-we-do/choosing-wise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