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訊息
• 與安慰劑或常規治療相比,皮質類固醇可能降低 28 天死亡風險和住院死亡風險,但對三個月後死亡風險的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
• 我們不確定與間歇性注射相比,持續輸注皮質類固醇的效果如何。
• 未來的研究應衡量皮質類固醇對特定族群治療的益處和危害,包括兒童、無休克或輕度敗血症休克病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ARDS) 病人和不同類型感染病人。確定皮質類固醇給藥的最佳方法,包括分子類型 - 是否產生鈉和液體滯留以及鉀排泄(鹽皮質激素活性)、開始時間、劑量和持續時間、持續輸注或間歇性靜脈推注,以及治療結束 - 是否逐漸將劑量減少到零,也需要進一步研究。未來的研究應該衡量敗血症存活率和併發症的長期影響,即超過一年的影響。
什麼是敗血症?
當感染併發器官衰竭時會出現敗血症。人們會出現呼吸急促、低血壓(血壓低)和精神錯亂。敗血症會影響人體皮質類固醇的效果,而皮質類固醇控制人體辨識和防禦細菌、病毒和外來有害物質的能力。
什麼是皮質類固醇(藥物)?
皮質類固醇是用來阻止過度發炎的藥物。然而,這些藥物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例如血糖或鹽含量升高、感染、胃出血、躁動或譫妄、四肢無力。幾十年來,因各種原因引起感染的人會使用皮質類固醇。
我們想要了解什麼?
我們想探討:
• 對患有敗血症的兒童和成人使用皮質類固醇的益處;以及
• 實施這種治療的最佳方法(包括最適合接受治療的人)。
我們也想知道皮質類固醇是否會引起任何不良影響。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搜尋了針對下列內容進行比較的研究:
• 透過靜脈注射皮質類固醇來對抗「假」治療或偽治療,這種治療不含任何藥物,但外觀或味道與皮質類固醇或常規治療相同;或者
• 持續輸注與間歇快速靜脈注射(推注)皮質類固醇給藥。
這文章也比較並總結文獻的結果,並根據研究方法和規模等因素評估我們對證據的信心。
我們發現了什麼?
本篇文獻回顧包括 87 項試驗(24,336 名參與者)。最大的研究涉及 3,800 人,最小的研究僅涉及 21 人。83 項試驗對使用皮質類固醇與不使用皮質類固醇進行了比較(其中 59 項試驗為安慰劑,24 項試驗為常規治療試驗)。4 項試驗也比較了持續給藥與以六小時或八小時的固定間隔快速靜脈注射(即推注)皮質類固醇的情況。其中,歐洲進行了 33 項試驗,北美進行了 15 項試驗,亞洲進行了 22 項試驗,中東進行了 6 項試驗,非洲進行了 6 項試驗,拉丁美洲進行了 3 項試驗;另有 4 項為跨國試驗。
3 項試驗由製藥公司資助、27 項由公共組織或慈善基金資助、6 項由製藥公司和公共組織或慈善基金共同資助、25 項沒有聲明資金來源。
與安慰劑或常規治療相比,皮質類固醇可能將 28 天的死亡風險降低 10%(72 項試驗;22,915 名參與者),兒童和成人之間的治療效果一致。皮質類固醇對長期(超過三個月)死亡風險的影響可能很小或沒有影響,但這些結果不太確定。皮質類固醇可能會降低住院期間死亡的風險。皮質類固醇導致入住加護病房 (ICU) 和醫院的住院時間大大減少。它們可能不會增加重複感染(二次感染)的風險。關於皮質類固醇對肌肉無力風險影響的證據非常不確定。
我們不確定持續靜脈輸注皮質類固醇與間歇性靜脈推注(快速注射)的效果。四項研究報告了此項比較的資料,所有結果的證據確定性都非常低。
證據的侷限性為何?
• 皮質類固醇與安慰劑/常規治療。
我們對我們的研究結果有一定信心,即皮質類固醇可以降低 28 天死亡率。我們發現研究族群、皮質類固醇的類型及其給藥方式以及附加藥物的使用存在一些差異。
• 皮質類固醇的持續輸注與間歇性注射。
我們對我們的研究結果缺乏信心,即持續使用皮質類固醇和重複快速靜脈注射之間 28 天死亡率沒有差異。我們發現只有四項研究招募了很少的病人。
此證據的最後更新日期為何?
本回顧中的證據截至 2023 年 12 月。
翻譯者:
陳禕瑋 (花蓮慈濟醫院,外科專科護理師)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