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Taiwan Review Translations

在基層醫療環境中,提供書面資訊是否能減少接受治療者針對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的情形?

5 hours 12 minutes ago
文獻回顧問題

我們想了解書面資訊是否會減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喉嚨痛、咳嗽或耳痛)的抗生素使用量。

研究背景

大多數感冒、喉嚨痛、咳嗽和耳朵痛都是由病毒引起的。雖然抗生素對病毒無效,但有時醫生會開抗生素。我們想確定,與醫生的常規做法相比,額外在醫生就診前或就診期間提供關於抗生素使用的書面資訊,是否會改變抗生素的使用情況。我們也想了解以下幾點:病人是否更可能回到醫師處就診、症狀是否能更快改善、病人對抗生素的知識是否有所提升、病人是否對醫師的照護感到滿意,以及是否出現併發症。

文獻檢索日期

我們檢索了截至 2016 年 7 月的文獻。

研究特性

我們找到兩項納入上呼吸道感染兒童的研究:其中一項在英格蘭和威爾斯的 61 間全科診所中,共招募了 558 名兒童;另一項則來自美國肯塔基州,269 位醫師共提供了 33,792 次病人-醫生就診的資料。受試者為一名成年人陪同的兒童。一項研究為經過培訓的全科醫生與家長討論書面的資訊,另一項研究中,醫生向家長分發政府資助的小手冊。

研究經費來源

這兩項研究都是由政府機構資助的,其中一項研究也受輝瑞製藥公司資助。

主要研究結果

由一位受過專門訓練的醫生提供一本小手冊並進行解釋,可將兒童抗生素使用量減少 20%(從 42% 降至 22%),而不會影響家長對諮詢的滿意度或因相同疾病的複診次數。兩項研究表明,與醫生的常規做法相比,提供一本小手冊能使兒童處方抗生素的比例減少 9% 至 21%。當醫師在向家長提供手冊的同時,也收到抗生素處方的回饋時,兒童被處方抗生素的比例增加了 6%(從 44% 增至 50%)。沒有一項納入的研究評估病人是否收到了通知訊息、症狀持續了多長時間,或病人是否有併發症。

證據的品質

證據品質為中等到低。醫生和家長知道什麼時候使用書面資訊。一項研究有很高的偏差風險,因為試驗組間基線沒有可比性,所以我們對結果保持懷疑。

研究是在英國和美國進行的,因此結果不適用於低收入國家,也不適用於不同的初級醫療保健服務,包括不需要處方即可獲得抗生素的環境。

O'Sullivan JW, Harvey RT, Glasziou PP, McCullough A

有哪些因素會影響照顧者和青少年對青少年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接種的看法和行為?

5 hours 12 minutes ago
重點資訊

• 許多複雜的因素可能會影響照護者和青少年對青少年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接種的看法與行為。我們將其分為 8 項主題,涉及知識和看法、家庭和社會關係、以及照顧者和青少年廣泛的生活背景。

• 醫療照護計劃者以及政策制定者,能利用這些主題幫助他們了解,在哪些具體背景下,人們會決定接種 HPV 疫苗。這可能有助於他們設計出更相關、更有效的方法來促進疫苗接種的接受度和接種率。

什麼是人類乳突病毒 (HPV)?為什麼要接種疫苗?

HPV 是導致女性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也會導致所有性別的人罹患生殖器疣和多種癌症。青少年(9 至 19 歲的年輕人)接種疫苗是預防這些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為什麼了解哪些因素會影響照護者和青少年對 HPV 疫苗接種的決策這麼重要?

HPV 疫苗接種計劃要成功,取決於疫苗的高接種率。然而,世界上還有很多青少年尚未接種 HPV 疫苗。這有幾個原因疫苗可能無法取得,或青少年在接種疫苗時可能遇到困難,例如因為醫療服務品質不佳、距離醫療院所太遠,或是沒有足夠的金錢而無法前往接種。一些照護者及青少年可能無法接種 HPV 疫苗。

我們想了解什麼?
我們想了解是哪些因素影響照護者及青少年對於 HPV 疫苗接種的看法和行為。我們著重在哪些因素可能 “增加” 或 “減少” HPV 疫苗接種的接受度。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搜尋了在所有提供 HPV 疫苗接種的國家,探討照顧者或青少年,對於青少年接種 HPV 疫苗的看法、經驗以及行為的相關研究。研究的受試者必須是青少年或是能決定青少年是否要接種疫苗的照顧者。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找了 206 項相關研究,並分析了其中 71 項的結果。研究地點遍佈全世界,而且涵括都市及偏鄉地區,同樣地,人們也來自高、中、低收入的國家和社區。

主要結果
我們發現許多複雜的因素可能會影響照顧者和青少年對 HPV 疫苗接種的看法以及他們採取的行動。我們將其分為 8 項主題。

1.缺乏醫療知識

2.關於 HPV 疫苗接種的風險效益其信念和想法

3.對於其他疫苗及接種計劃的看法或經驗

4.青少年及他們的主要照顧者在決策中扮演的角色

5.其他家庭成員或社區中其他人的看法與行為——例如同儕、傳統或宗教領袖,以及媒體——也會影響他們對 HPV 疫苗接種的態度與行動。

6.關於青春期、性行為、性別、養育子女以及健康,更廣泛的社會或文化信念

7. 對與接種疫苗相關的機構或人員的信任或不信任,例如教師和學校、製藥產業、政府和醫療專業人員

8. HPV 疫苗接種計劃和服務的取得及體驗,例如它們的便利程度、疫苗費用或與語言相關障礙。

研究證據有哪些限制?
我們對證據的信心程度主要為中等到高。然而,一些研究的方法或結果並不是很明確,有些研究側重於單一類型的環境或國家,因此可能與其他環境或國家無關。所有納入的研究均以英語或法語發表,因此我們可能錯過了以其他語言發表的研究結果。

證據最後的更新日期為何?
這些證據更新到 2023 年 2 月。

Cooper S, Schmidt B-M, Jama NA, Ryan J, Leon N, Mavundza EJ, Burnett RJ, Tanywe AC, Wiysonge CS

口服阿斯匹靈用於成人急性陣發性緊縮型頭痛的治療

5 hours 12 minutes ago
研究概要

這篇文獻發現,僅有極低品質的證據顯示,每月出現 2 至 14 次緊縮型頭痛的病人,服用 1000 毫克或更低劑量的阿斯匹靈可獲得良好的止痛效果。關於這類頭痛研究的執行方式,仍存在一些疑問。這些疑問涉及研究中所選擇的受試者類型,以及所報告的結果類型。這限制了研究結果的實用性,特別是對於僅偶爾出現頭痛的人。

研究背景

患有頻繁陣發性緊縮型頭痛的人,每個月會出現 2 到 14 次頭痛發作。陣發性緊縮型頭痛會使人難以專心與正常工作,並造成相當程度的功能障礙。當頭痛發作時,即使沒有治療,症狀通常也會隨著時間逐漸好轉。阿斯匹靈是一種常用且廣泛可得的止痛藥,無需處方即可在藥局購買(即為非處方藥)。一般的口服劑量為 300 毫克至 650 毫克。

研究特徵

在 2016 年 9 月,我們檢索了醫學文獻,找到 5 項研究,共納入 1,812 名受試者,探討阿斯匹靈對於頻繁陣發性緊縮型頭痛的療效。大約 1668 名受試者參與了 500 毫克至 1000 毫克阿斯匹靈與安慰劑比較的研究。國際頭痛學會(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建議以「服藥後兩小時完全無痛」作為療效評估指標,但也建議可以採用其他結果指標。沒有其他研究提出「服藥後兩小時完全無痛」或其他公認的療效指標,因為資料有限,關於阿斯匹靈療效的結果難以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

沒有任何研究回報參與者在兩小時內完全無痛,只有一項研究回報了一個我們認為等同於在兩小時內無痛或僅有輕微疼痛的結果。在服用 1000 毫克阿斯匹靈的組別中,大約每 100 人中有 10 人需要額外使用止痛藥;而在安慰劑組中,則有 30 人需要額外用藥(此為極低品質證據)。在研究結束時,每 100 名受試者中,阿斯匹靈組有 55 人對治療表示滿意,而安慰劑組則有 37 人表示滿意(此為極低品質的證據)。大約每 100 名服用 1000 毫克阿斯匹靈的人中,有 15 人在服用一劑後出現副作用,這與安慰劑組的比例相同(此為低品質的證據)。

證據品質

在阿斯匹靈與安慰劑的比較中,證據品質被評估為低或極低。低品質與極低品質的證據表示我們對研究結果非常不確定。

Derry S, Wiffen PJ, Moore RA

中風後的極早期與延遲性肢體活動比較

5 hours 12 minutes ago

文獻回顧問題
與較晚開始活動相比,極早期且積極的肢體活動是否能改善中風後的復原情況?

研究背景
建議中風後儘早在中風照護單位接受介入,這樣能提高個案的存活率、出院返家率以及恢復自理能力的機會。部分中風照護單位會執行極早期肢體活動介入(指在中風發作後,儘早並較頻繁地協助病人下床活動),且此作法已被多項急性中風臨床指引所建議與採用。 然而,極早期活動介入對於中風後復原成效的影響尚不明確。

文獻檢索日期
此文獻回顧更新至 2017 年 7 月。

研究特點
本次文獻回顧共納入了九項臨床試驗(共 2,958 名受試者),不過其中一項試驗(2,104 名受試者)提供了主要的資料來源。整體而言,極早期活動介入組的受試者在中風發作後 18.5 小時開始活動,而一般照護組則在 33.3 小時後才開始。在五項試驗中,極早期活動介入組的受試者每日花費更多時間進行治療,或更頻繁參與活動介入。

主要研究結果
極早期活動介入並未顯著提高中風病人的存活率或恢復良好功能的比例。有一個研究顯示,極早期活動介入可能使病人的住院時間平均約縮短一天。然而,最大型的一項試驗結果,以及對那些在中風後非常早期(24 小時內)開始活動的試驗所做的分析,都引發了一項疑慮:在中風後 24 小時內開始密集的早期活動,可能會帶來某種程度的風險,至少對部分中風病人而言是如此。這項潛在的風險仍需進一步釐清。

研究證據品質
總體而言,主要結果總體上得到了中等品質證據的支持,但住院時間和日常生活活動僅有低品質證據的支持。

Langhorne P, Collier JM, Bate PJ, Thuy MNT, Bernhardt J

對中風病人而言,組合式訓練(同時包含有氧訓練與肌力訓練的運動課程)有什麼益處與風險?

5 hours 12 minutes ago
主要訊息
  • 中風病人可以完成同時著重心肺適能與肌力訓練的運動課程(稱為「組合式訓練」)。

  • 藉由進行組合式訓練,中風者的體能、平衡和步行速度等某些方面可能會略有改善。

什麼是中風?

當大腦部分區域的血液供應中斷時,就會發生中風,導致大腦某些區域受損。中風所造成的影響可能改變人生,其程度會因損傷的嚴重程度以及發生在大腦的哪個部位而有所不同。其影響既是生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不僅影響行動能力,也影響人的思考、行為和感覺。中風後的餘生可能都會受到這些影響。中風對身體的影響之一,是心肺適能與肌力可能偏低;這會讓身體活動變得更加困難,從而可能限制1病人重新回到有意義的日常生活活動中。

中風後復健期間會發生什麼事?

中風後,許多病人會接受復健,例如由物理治療師或其他健康專業人士幫助克服日常活動中的身體問題。這種療法可能涉及不同類型的運動,包括有氧訓練和肌力訓練。有氧訓練(也稱為「心肺訓練」)涉及連續運動。它可以提升心肺適能,進而改善進行步行等重複性活動所需的耐力。肌力訓練(也稱為「阻力訓練」)可能包括舉重或對抗彈力帶等彈性阻力進行拉力動作。它可以透過增強肌肉來提高體適能,有助於舉起物體、站立或行走等活動。病人也被建議在家進行運動。因此,中風後的一般復健過程可能同時包括有氧訓練及肌力訓練的元素。

我們發現了什麼?

由於中風後有氧適能和肌力都會降低,因此結合運動可以改善這兩個體適能要素,以及由此引起的中風後身體問題。

我們想了解是否結合有氧適能訓練元素和肌力訓練的運動計劃,在中風後的任何時間(無論是在醫院還是回家後)是否有益。

具體來說,我們想確定中風後的組合式訓練是否安全,是否能改善體適能,改善動作(包括行走和平衡),改變感覺(包括憂鬱、生活品質),以及是否能降低再次中風的幾率。

我們進行了什麼研究?

我們搜尋了針對中風後病人進行運動計畫測試的研究。我們僅納入運動計畫,其中包含有氧訓練元素和肌肉強化元素的研究。我們也總結了這些研究結果,再根據其研究方法和受試人數等因子進行可信度評估。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發現了 30 項研究,涉及 1,519 名中風族群;大多數參與者能夠行走。有些運動計畫是在中風後的頭幾個月內進行的,而有些則在中風超過六個月後才進行。大多數結合訓練計劃持續時間少於 12 週,是安全的,並且結合了多種類型的活動,包括步行和舉重。

主要研究結果

組合式訓練在訓練結束時或經過一段追蹤期後,不會影響死亡人數或再次中風的發生率。由於死亡與再次中風的情況較少見,我們無法確定組合式訓練是否能降低死亡或再次發生中風等後續事件的機率。介入結束時血壓出現小幅改善,可能暗示再次發生中風等後續事件的風險降低,但這一點仍非常不確定。

組合式訓練可能在訓練結束時帶來體適能(心肺適能及腿部肌力)、功能障礙、步行速度與平衡能力的小幅改善。對於中風族群來說,這些都是重要的結果,但證據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十二項研究在結合訓練結束 3 至 12 個月後,再次測量了效果;有一些有限的證據表明,對平衡的正面影響可能會保留下來。

組合式訓練介入在進行過程中 未出現嚴重不良事件或影響;參與者普遍認可這些介入措施並能良好耐受。需要進行更大規模的試驗,以確定運動處方的最佳方式以及其益處與長期效果。

本篇文獻證據的限制是什麼?

大多數研究涉及的是可以行走的人;而對於行動不便的中風族群,我們所知甚少。

大多數研究是在高收入且工業化的國家進行;對其他國家的中風族群知之甚少。

關於有氧訓練和肌力訓練相結合的效果存在許多不確定性,證據不足。

證據最後的更新日期為何?

本篇文獻更新了先前文獻回顧 (其以不同的格式,結合了三個獨立的項目)。本證據乃基於截至 2024 年 1 月的搜尋結果。

Saunders DH, Carstairs SA, Cheyne JD, Fileman M, Morris J, Morton S, Wylie G, Mead GE

有哪些正常組織併發症風險(NTCP)模型可用來預測頭頸癌病人接受放射治療後的放射線副作用風險?這些模型的品質如何,以及其預測表現如何?

5 hours 12 minutes ago
核心主旨

°正常組織併發症模型 (NTCP) 被開發用以預測頭頸癌病人放療後的不良反應,然而大多數模型仍未充分驗證過外部效度,也就是以未參與原始模型開發的病人族群進行測試,來了解模型對於不良反應實際的預測效果。

°有些模型除了最初的開發研究之外,已經於兩項以上外部研究中測試過,然而測試品質與回報的結果普遍不理想,因此難以判斷他們實際上的效用。

欲探討這項頭頸癌的議題,我們需要更多設計嚴謹的研究。

我們如何判斷治療產生不良反應的可能性?

放射治療產生不良反應的可能性可以透過 NTCP 模型來計算。NTCP 模型根據病人特徵、疾病屬性與療程的資訊,計算放射誘導副作用的風險。

我們想了解什麼?

放射治療是頭頸癌病人的主要治療方式。然而,放療會使健康 (甚至重要) 的頭頸部區域暴露於輻射風險。這可能於正常器官造成損害,例如唾液分泌功能紊亂,進而嚴重影響頭頸癌病人放療後的生活品質。為了在腫瘤控制效果與預防放射誘導副作用之間取得平衡,正常組織併發症機率模型 (NTCP) 可能會有所幫助。這些模型透過病人特徵、疾病屬性與療程的資訊,可以預測放射誘導副作用的風險。已經有大量針對頭頸癌病人的 NTCP 模型。我們試圖了解這些研究的設計、執行、與分析的品質 (即偏差風險),以及這些模型實際上預測放射誘導副作用的效果。

我們進行了什麼研究?

我們搜索了針對頭頸癌病人 NTCP 模型開發或成果驗證的研究。

我們發現了什麼?

在 143 篇被納入的文章中,共開發了 592 個模型,涵蓋 140,767 名病人,但大多數模型的品質不足;其中 81% 的模型尚未在新病人中驗證其預測表現。剩餘 19% 的模型中,有 41 個文獻呈現由 34,304 名病人所測試開發的 152 個外部效度檢驗。其中,只有 9 個模型有經過兩個以上外部效度的驗證。這些模型可以有效地鑑別有無不良反應,但通常不清楚其預測是否與觀察到的結果一致,因為並非每篇文獻都有針對觀察結果的評估或回報。總體而言,大多數研究的品質不佳。

本文獻最後的更新日期為何?

文獻證據更新至 2024 年 1 月 8 日。

Takada T, Tambas M, Clementel E, Leeuwenberg A, Sharabiani M, Damen JAAG, Dunias ZS, Nauta JF, Idema DL, Choi J, Meijerink LM, Langendijk JA, Moons KG, Schuit E

懷孕前 24 週進行唐氏症篩檢

5 hours 12 minutes ago

研究背景
唐氏症(也稱為三染色體症)是一種無法治癒的遺傳疾病,會引起顯著的身心健康問題及各種障礙。不過,唐氏症對病人們的影響存在很大的差異,有些人受到嚴重衝擊,也有人症狀較輕微且可以相對正常地生活;但是無法預測嬰兒會受到多嚴重的影響。

準父母可選擇在懷孕期間接受唐氏症篩檢,以幫助他們做出決定。如果母親懷有唐氏症寶寶,可決定是否終止妊娠或繼續懷孕。這些資訊使父母們有機會規劃與唐氏兒的生活。

最準確的唐氏症篩檢包括檢測胎兒周圍的羊水(羊膜穿刺 (amniocentesis))或胎盤組織(絨毛採樣 (chorionic villus sampling,CVS))是否存在導致唐氏症的異常染色體。這兩種檢測都會使用針穿刺母親的腹部,且已知會增加流產的風險。因此,這些檢測並無法適用於所有的孕婦。與之相反,可透過測量母親血液、尿液中的標記或超音波掃描胎兒來進行篩檢。這些篩檢測試並非完美,可能漏掉唐氏症個案,也可能對一些胎兒並未受唐氏症影響的孕婦,顯示「高風險」的檢測結果。有鑑於此,使用前述篩檢方式並被判定為「高風險」的妊娠,須進一步接受羊膜穿刺或絨毛採樣,以確認唐氏症的診斷。

我們做了什麼
這篇文獻的目的為找出哪一種在懷孕前 24 週進行的尿液檢測,可最準確地預測懷有唐氏兒的風險。我們查找 7 種在妊娠前 24 週採集的不同尿液標記——這些標記可單獨使用、按比例使用、或組合使用——並建立 24 種唐氏症檢測方式。我們發現了 19 項研究,這些研究涵蓋 18,013 例妊娠,而其中 527 例患有唐氏症。

我們發現了什麼
在懷孕前 24 週,證據並不支持使用尿液檢測作為唐氏症篩檢。證據的數量仍不充足。常規的臨床診療沒有提供這些檢測。

其他須考量的重要資訊
尿液檢測本身對女性並無負面影響。然而,一些 篩檢結果為「高風險」的孕婦在接受羊膜穿刺或 CVS 時,仍有可能流產原本未受唐氏症影響的胎兒。得到「高風險」檢測結果的父母須權衡前述風險,來決定是否進行羊膜穿刺或 CVS。

Alldred SK, Guo B, Takwoingi Y, Pennant M, Wisniewski S, Deeks JJ, Neilson JP, Alfirevic Z

針灸用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疼痛

5 hours 12 minutes ago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婦科疾病,會引起慢性骨盆疼痛,其中最常見的症狀為經痛。 針灸常被用來治療疼痛及各種婦科疾病。本文獻探討了針灸用於減輕子宮內膜異位症疼痛的效果;然而,僅有一項研究符合我們的納入標準。納入研究的數據顯示,涉及 67 名女性,耳針療法在減輕經痛方面比中藥更有效。 該研究並未報告參與者在治療過程中是否出現任何副作用。需要進行規模更大且設計良好的研究,將針灸與傳統療法進行比較,以驗證這些結果。 

Zhu X, Hamilton KD, McNicol ED

含有抗生素的眼藥水或藥膏可以預防角膜擦傷後的眼部感染嗎?

5 hours 12 minutes ago
關鍵資訊
  • 角膜擦傷(眼睛透明保護外層上的刮傷)會增加眼部感染的風險。

  • 我們對先前發表的文獻回顧進行了更新,但仍找不到足夠的證據顯示,含有抗生素的眼藥水或眼藥膏相比安慰劑(假治療)或其他類型的抗生素,在預防眼部感染或加速角膜擦傷後的癒合方面更有益。

  • 不論使用哪種抗生素,出現輕微副作用(如刺激感或過敏反應)的人數都差不多。

什麼是角膜擦傷?

角膜是眼睛最外層、透明且具有保護功能的結構。角膜擦傷是角膜表面的刮傷,常見的原因包括外力傷害、異物入眼、化學灼傷或長期佩戴隱形眼鏡。

如何處理角膜擦傷?

角膜擦傷會引起疼痛與刺激感,因此治療時醫師通常會開立止痛藥以緩解疼痛。有些醫師也會開立抗生素來預防眼部感染。

我們想要了解什麼?

我們想知道使用含抗生素的眼藥水或眼藥膏,能否預防角膜擦傷後的眼部感染。我們蒐集及分析所有相關的研究以回答此問題。我們也想了解抗生素是否會造成不良反應。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搜尋醫學文獻中,針對角膜擦傷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的相關研究。我們比較且整理這些研究結果,並根據研究方法與樣本數等因素評估證據的可信度。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找到四篇隨機對照試驗 (受試者被隨機分配到兩組或多組不同治療的研究),共納入 998 人。在英國進行了兩項研究、丹麥進行了一項研究、韓國進行了一項研究。大多數受試者的角膜擦傷都是因外傷或取出眼內異物後造成的。這些研究比較了含抗生素的眼藥水或眼藥膏,與另一種抗生素或不含抗生素的安慰劑(假治療)之效果。所有研究都是二十多年前進行的。其中兩項研究獲得製藥公司的資助。

研究表明,抗生素對於能否預防角膜擦傷後的眼部感染,證據仍非常不確定 (very uncertain)。在一項研究中,抗生素可能略微增加了眼部感染的人數,但證據不足以得出確切的結論。比較使用抗生素的人和使用安慰劑或其他類型抗生素的受試者,在 48 小時內的癒合情況可能幾乎沒有差異。所有納入的研究中,皆未評估以下結果:一天後疼痛減少一半或更多、一個月後視力變化、首日疼痛程度變化,或研究期間角膜擦傷引起的任何問題。

治療產生的不良反應,如刺激感或過敏反應,大多屬於輕微程度,且在所有治療組中發生人數相似。其中一項研究中,無論接受何種治療,大約三分之一的參與者都會感到不適或搔癢。

整體而言,結果顯示目前尚缺乏高品質的證據以支持或否定使用局部抗生素能預防感染或促進角膜擦傷癒合。

這些證據代表什麼?

由於缺乏充分的證據,我們尚不清楚抗生素是否能預防角膜擦傷病人的眼部感染,也不確定哪種抗生素在這方面更有效。

證據的更新日期為何?

本文獻證據收錄截至 2025 年 3 月 28 日。

Ng SM, Leslie L, Tzang CC, Algarni AM, Kuo IC, Lawrenson AL, supported by the Cochrane Eyes and Vision Review Group

疫苗對於預防成人癌症(實質固態瘤)病人感染有哪些益處和風險?

5 hours 12 minutes ago
關鍵資訊

- 在患有癌症(實質固態瘤)的成人中,用於預防帶狀皰疹的疫苗可以降低帶狀皰疹的發生,但會增加不良反應,例如注射部位的疼痛或紅腫。

- 我們不清楚接種流感疫苗對全死因死亡、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與嚴重不良反應的影響。未測量流感發生率。

- COVID-19 疫苗可能降低 COVID-19 發生率,但可能增加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 需要進一步研究。

為什麼需要預防成人癌症病人感染?

成人癌症病人經常因其基礎疾病或導致免疫抑制的治療而出現感染作為併發症。部分感染可透過接種疫苗來預防。

疫苗如何發揮作用?

接種疫苗主要目的是預防感染。患有實質固態瘤的成人病人由於免疫功能改變,對接種疫苗的免疫反應可能與健康群體有所不同。然而,實質固態瘤病人的免疫抑制(免疫系統效能降低)可能因自身潛在疾病和治療類型而有所差異。

我們想要了解什麼?

我們想了解疫苗對實質固態瘤(非血癌)成人病人(≥ 18歲)預防傳染病感染的效果。我們關注:

- 病人接種疫苗後感染的發生率;

- 病人的死因;

- 病人的生活品質;

- 病人的不良反應(任何程度);

- 病人的嚴重不良反應,例如:危及生命、住院、肢體受損或死亡;

- 病人注射部位的反應,例如疼痛或紅腫;

- 全身性(即影響整個身體)反應,如發燒、頭痛或疲倦。

本研究如何進行?

本研究搜尋並比較接種各種傳染病(例如肺炎鏈球菌感染症、侵襲性 b 型 嗜血桿菌 感染症、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B 型肝炎、破傷風、小兒麻痺症、白喉、流感、帶狀皰疹和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疫苗與接種安慰劑(偽治療)或未接種疫苗對實質固態瘤成人病人的影響。我們納入了隨機及非隨機研究。總結各研究結果並評估研究證據品質。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發現 10 項研究(五項隨機研究和五項非隨機研究),共 81,823 名成人癌症病人參與,並評估預防帶狀皰疹、流感或 COVID-19 感染的疫苗。

我們並未發現接種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症、侵襲性 b 型 嗜血桿菌 感染症、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B型肝炎、破傷風、小兒麻痺症、白喉疫苗與接種安慰劑或未接種疫苗進行比較的研究。

以下我們呈現隨機研究的結果。非隨機研究的結果放在完整的文獻回顧。

主要研究結果對於實質固態瘤的成人病人,接種帶狀皰疹疫苗與接種安慰劑或未接種疫苗相比:

- 接種最後一劑後,降低 29.4 個月內帶狀皰疹發生率(1 項研究,涉及 2,678 名成人病人);

- 接種最後一劑後,對 28 天內全死因死亡可能幾乎或完全沒有影響(2 項研究,涉及 2,744 名成人病人);

- 接種最後一劑後,對 30 天內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與嚴重不良反應幾乎沒有影響(3 項研究,涉及 2,976 名成人病人);

- 接種最後一劑後,注射部位的疼痛或紅腫情形增加,但對 30 天內全身性不良反應可能幾乎或完全沒有影響(3 項研究,涉及 2,966 名成人病人)。

我們沒有發現有關生活品質的資訊。

對於實質固態瘤的成人病人,接種流感疫苗與接種安慰劑或未接種疫苗相比:

- 我們不確定手術前接種流感疫苗,對術後 15 天內全死因死亡的影響(1 項研究,66 名成年人)。

- 我們不確定手術前接種流感疫苗,對術後 15 天內不良反應(不同程度)與嚴重不良反應的影響(1 項研究,涉及 75 名成人病人)。

我們沒有發現有關流感發病率、生活品質、注射部位疼痛、紅腫或全身性不良反應的資訊。

對於實質固態瘤的成人病人,接種 COVID-19 疫苗與接種安慰劑或未接種疫苗相比:

- 對未曾感染 COVID-19 的成人病人,可能降低在接種第二劑後六個月內 COVID-19 的發生率(1 項研究,涉及 2,100 名成人病人);

- 可能增加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發生率(1 項研究,涉及 2,328 名成人病人);

- 對嚴重不良反應可能幾乎或完全沒有影響(1 項研究,涉及 2,328 名成人病人)。

我們沒有發現有關全死因死亡率、生活品質、注射部位疼痛、紅腫或全身性不良反應的資料。

本文獻證據的侷限性有哪些?

我們沒有找到所有傳染病的相關研究。我們對發現的證據品質評定等級從高至極低,主要是研究本身存在的問題,例如可能存在偏差風險與結果不精確。非隨機研究大多有問題,無法提供可靠的證據。這些文獻並未記載我們關注的所有內容,包括病人生活品質。

證據最後的更新日期為何?

本文獻證據乃基於 2024 年 12 月文獻搜尋的結果。

Hirsch C, Zorger A-M, Baumann M, Park YS, Bröckelmann PJ, Mellinghoff S, Monsef I, Skoetz N, Kreuzberger N

肌力訓練運動是否有助於治療髕骨肌腱炎(跳躍膝)病人?

5 months 3 weeks ago
肌力訓練運動是否有助於治療髕骨肌腱炎(跳躍膝)病人? 摘要整理 -- 由於研究證據未能明確指出肌力訓練運動於治療髕骨肌腱炎(膝蓋前方肌腱處疼痛)有效,因此難以建立結論。 -- 對於運動員身份的病人,我們也難以判斷進行肌力訓練與不採取治療相比,是否能減輕病人的疼痛。肌力訓練與不治療相比,在改善功能方面影響可能甚小或是沒有影響;而與注射糖皮質激素(抗​​發炎藥物)相比時,對改善功能和疼痛的影響可能甚小或是沒有影響。 -- 目前仍無法確認此類訓練運動,是否比進行手術更能減輕疼痛或改善功能。根據運動員的回報,進行手術與採取肌力訓練運動皆有類似的治療成效,能夠使其重返賽場。 何謂髕骨肌腱炎? 髕骨肌腱炎(亦稱跳躍膝)病人會經常感到疼痛,並在按壓膝蓋前方肌腱(連接肌肉和骨骼)時感到壓痛。常影響於反覆跳躍、煞停、踢或跑的族群。髕骨肌腱炎可能導致運動員和非運動員功能障礙,嚴重影響運動員的表現和運動生涯壽命。 如何治療髕骨肌腱炎? 運動治療,特別是肌力訓練,是治療髕骨肌腱炎主要項目的其中一項。其他治療項目包含抗發炎藥物(例如注射糖皮質激素)或於必要時進行手術。其他已實施過的治療方法包含了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於膝蓋注射血液的濃縮液)、超音波療法(使用聲波減輕疼痛和促進癒合)、雷射療法(使用聚焦​​光減輕疼痛和腫脹,並加速癒合)和震波治療(使用高能量聲波刺激癒合和減輕疼痛)。 我們進行了什麼研究? ...

是否有任何治療方式可用於已感染高風險細菌的個體,用來預防溶血性尿毒症候群的發生?

6 months 3 weeks ago
是否有任何治療方式可用於已感染高風險細菌的個體,用來預防溶血性尿毒症候群的發生? 關鍵訊息 • 目前尚無足夠的證據可確定預防志賀毒素產生性 大腸桿菌 (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相關腹瀉病人發展為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aemolytic uraemic syndrome,HUS)的最佳方法。 • 在提出任何建議之前,還需要對更大的病人群體進行更多的研究。 什麼是溶血性尿毒症候群? 溶血性尿毒症候群 (HUS) 是一種主要影響兒童的嚴重疾病,可產生嚴重的副作用,如貧血(紅血球計數低)、腎臟損傷、腦損傷,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導致死亡。溶血性尿毒症候群 (HUS) 最常見於由一種特定形式的 大腸桿菌 ( E. coli )引起的腹瀉性疾病作為併發症發生,該菌株稱為志賀毒素產生性大腸桿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 . coli ,STEC)。在美國,每年每十萬名兒童中約有 2 人患此病。儘管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US)具有高度嚴重性,目前除了支持性治療外,尚無針對這類病人的標準治療方式。人們對於可以預防感染會增加 HUS 風險的細菌(如引發腹瀉的細菌)之兒童發生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US)的介入措施產生了關注。 其中一些介入措施包括抗生素、志賀毒素單株抗體(專門設計可與志賀毒素結合的抗體)、志賀毒素結合劑(例如 ...

對於因急性缺血性中風而接受血管再通治療的病人,使用溶栓藥物是否優於不使用?

6 months 3 weeks ago
對於因急性缺血性中風而接受血管再通治療的病人,使用溶栓藥物是否優於不使用? 關鍵訊息 對於中風後接受血管再通治療的病人,使用血栓溶解藥物: 平均而言,對「在輕度或中度失能的情況下獨立完成日常活動的能力」、「死亡人數」、或「有或無症狀的腦內出血」兩種治療方式之間並無顯著差異。 導致原本阻塞的血管中出現更多可見的血流通過。 急性缺血性中風是什麼? 在缺血性腦中風裡,由於血管阻塞,流向大腦的血流量減少。如果不及時治療,腦組織就會受傷,導致說話、移動或行走能力改變等症狀。在這種情況下,「急性」表示它發生在過去 4.5 小時內。 急性缺血性中風如何治療? 急性缺血性中風的治療包括血管再通治療(動脈內血栓移除)和血栓溶解藥物(靜脈血栓溶解術)。 我們想了解什麼? 我們想了解,對於接受動脈內血栓移除的病人,給予血栓溶解藥物是否會比不給予血栓溶解藥物帶來更好的療效。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搜尋了有在接受動脈內血栓移除的人群中,對於「使用血栓溶解藥物」和「未使用血栓溶解藥物」進行比較的研究。我們比較與總結了研究結果,並根據研究方法和規模等因素,評估了證據的可信度。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搜尋到六項研究,共有 2,336 名剛發生缺血性中風並接受血管再通治療的病人。他們被隨機分配(分成兩組,以便每個人都有相同的機會接受到藥物)至接受血栓溶解藥物或不接受血栓溶解藥物。平均年齡為 71 歲。其中有 1,0...

不同的輸血方式或血液製品的給予方法,是否會影響重大外傷後嚴重出血病人的死亡風險或血栓形成風險?

6 months 3 weeks ago
不同的輸血方式或血液製品的給予方法,是否會影響重大外傷後嚴重出血病人的死亡風險或血栓形成風險? 關鍵資訊 -- 目前沒有特定的輸血策略(即給予血液製品的方法)顯示能改變病人整體死亡率或血栓形成的風險。 -- 我們找到了 18 項研究,這些研究測試了不同的輸血方式。這些研究方式多樣,導致結果難以整合,也使我們無法對研究問題得出明確的結論。 什麼是創傷性損傷? 創傷性損傷是指突發且意想不到的事件(例如車禍、騎馬事故或跌倒),對個人造成身體上的傷害。大多數創傷性損傷需要住院治療,病人通常在到達醫院前(院前照護)以及抵達後都會接受處置與治療。 為什麼創傷後要輸血或血液製品? 在創傷性損傷後,病人可能會出現嚴重出血的情況。受傷最嚴重的病人往往會出現大量出血,且許多人可能在受傷後的數小時內死亡。儘早輸血或血液製品(輸血)可以幫助止血並挽救病人的生命。 什麼是輸血策略? 有幾種由捐贈血液製成的血液製品,可以幫助病人加快凝血速度,減少持續出血的風險。 輸血策略是針對大量出血病人,醫師如何安排血液製品給予方式的治療計畫。其中可能包括所使用的血液製品種類、數量、給予的順序,以及是否透過血液檢查來協助判斷接下來的輸血決策。 我們想知道什麼? 我們希望了解,使用不同方式給予血液或血液製品來治療出血,是否能降低病人在受傷後的死亡風險或血栓形成機率。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尋找了被稱為「隨機對照試驗的醫學研究...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心理介入

7 months ago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心理介入 發炎性腸道疾病(IBD)病人在接受常規藥物治療的同時,若也接受心理治療,是否會感覺更好? 主要訊息 1.心理治療可能對成年 IBD 病人的生活品質以及憂鬱和焦慮症狀產生輕微的有益影響。 2.心理治療對於發炎情形和身體症狀可能沒有影響,但我們對這些結果非常不確定。 3.對於青少年而言,心理治療可能對改善生活品質有效。我們不確定其對憂鬱、焦慮和發炎的影響。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什麼?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一組導致腸道發炎的終身疾病。主要形式稱為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有時,診斷無法確定是克隆氏症還是潰瘍性結腸炎。發炎性腸道疾病被稱為未分類或不確定的結腸炎。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人常常會出現疼痛、腹瀉和失血等腸道問題。許多病人也感到疲倦、沮喪或焦慮。 什麼是心理治療? 我們廣義地將心理治療定義為三大類型:心理治療、衛教以及放鬆訓練。心理治療幫助人們處理想法和感受。進行教育是為了更了解這種疾病以及伴隨這種疾病而來的困難。放鬆有助於人們平靜下來。我們研究了所有類型,因為它們經常組合和重疊。 我們想要了解什麼? 我們希望了解研究中探討了哪些類型的心理治療,以及這些不同的心理治療是否能讓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成人和兒童感覺更好。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檢索了關於心理療法對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兒童和成人的影響相關研究。我們對生活品質的影響特別感興趣。我們還檢查了情緒是否得到改善、人們...

哪種藥物最能減少產後過多出血,且副作用最少?

7 months ago
哪種藥物最能減少產後過多出血,且副作用最少? 關鍵訊息 大多數預防分娩後失血過多(產後出血 (PPH))的藥物(宮縮劑)比不治療更有效。 與催產素(標準治療)相比,麥角新鹼加催產素、米索前列醇加催產素的效果最佳。 除卡貝縮宮素外,所有宮縮劑與催產素相比,都會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 什麼是產後出血?如何治療? 產後出血(PPH)是指在分娩後 24 小時內失血過多,失血量超過 500 毫升。這是全世界母親在分娩時死亡的最常見原因。輸血或子宮切除術等治療對女性健康和醫療系統都是一種負擔。為了降低產後出血的風險,臨床醫師通常會使用宮縮劑來促使子宮收縮。宮縮劑包括催產素、米索前列醇、麥角新鹼、卡貝縮宮素、注射前列腺素、這些藥物的組合。它們可能會引起不良反應,包括噁心、嘔吐、腹瀉和發燒。催產素目前被推薦作為降低產後出血風險的標準藥物。 我們想要探討什麼? 我們的目的是找出哪種宮縮劑在預防產後出血方面最有效,且副作用最少。我們感興趣的是它們如何有效地防止失血(超過 500 毫升和超過 1000 毫升);是否需要額外的宮縮劑或輸血;以及不良反應。 我們進行了什麼研究? 我們收集並分析了所有相關的、可靠的研究,這些研究探討了宮縮劑預防產後出血的作用。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發現了 122 項研究,涉及 48 個國家的 121,931 名女性。大多數婦女在醫院正常分娩(陰道分娩)。 所有宮縮劑在預防失...

抗生素預防流產手術後感染

7 months ago
抗生素預防流產手術後感染 主要訊息 根據六項試驗的綜合結果,我們無法確定常規使用抗生素是否對減少流產手術後子宮感染(子宮內感染)的風險有任何影響。 然而,或僅根據其中高品質試驗的結果(佔研究中女性個案總數的 85%),我們相信常規抗生素可以降低流產手術後子宮感染的風險。 我們不確定常規抗生素是否對嘔吐和腹瀉的風險有任何影響,但它們可能會增加過敏反應的風險。我們不確定常規抗生素的其他影響,例如未來因子宮感染而進行的治療和住院風險。 什麼是流產或早期流產? 早期流產(以前稱為流產)是指在懷孕 24 至 28 週之前意外失去嬰兒。幾乎有六分之一的女性一生中會經歷懷孕期間失去孩子的經驗。據估計,全球每年發生早期流產達 2,300 萬人,相當於每分鐘發生 44 起早期流產。 早期流產可以透過三種方式處理:女性可以等待剩餘的妊娠組織自行排出,可以服用藥物來幫助排出妊娠組織,或者可以接受手術將妊娠組織從子宮中取出。治療早期流產的程序(以前稱為手術治療或子宮腔清除術)很常見,但與治療早期流產的其他方法相比,會增加女性子宮內感染的風險。 據通報,在某些低收入國家,早期流產後的感染率高達 30%。它可能導致死亡和殘疾。它也會對生育能力造成長遠的影響。 在許多外科手術之前或手術過程中通常會使用抗生素來預防感染(稱為抗生素預防)。這也包括進行流產手術(或稱為終止懷孕)。 我們想要了解什麼? 我們想評估在...

對於老花眼病人而言,不同類型的手術有哪些益處和風險?

7 months ago
對於老花眼病人而言,不同類型的手術有哪些益處和風險? 關鍵訊息 根據目前的證據,治療後三到六個月,不同類型的手術對老花眼(閱讀或近距離看東西困難)病人的相關益處和風險尚不清楚。沒有關於治療六個月後效果的資訊。 沒有研究關注成本平衡以及不同治療方法的效果。 未來精心設計的研究應該衡量不同類型的手術對改善老花眼病人視力長期的益處和風險。他們還應該評估康復程度的影響、區分明暗細微差別的能力(對比敏感度)以及視覺障礙。 什麼是老花眼? 老花眼是指隨著年齡增長,眼睛無法聚焦不同距離的物體。老花眼病人會逐漸喪失近距離(近距離,例如閱讀)或中距離(例如使用電腦)視力。這種情況最終會影響每個人,並可能嚴重影響他們的福祉,無論他們的文化程度或職業如何。 老花眼如何治療? 老花眼的光學矯正包括使用眼鏡或隱形眼鏡來改善近距離和中距離的視力。然而,這些方法有侷限性,不一定適合所有人。這些缺點加上對於近距離和中距離任務的視覺要求越來越高,開啟了矯正老花的數種手術方案的發展。大多數可用的手術類型是改變角膜(覆蓋眼睛前部的透明外層)的形狀或用人工水晶體(稱為人工水晶體(IOL))取代天然水晶體。 我們想知道什麼? 我們想了解現有的矯正近距離(即距離眼睛 40 公分)和中距離(即距離眼睛 63 至 80 公分)視力的手術方案在效果和安全性方面是否存在差異,以及一種或另一種治療方法是否能讓老花眼病人感覺更好。我們...

在治療複雜性闌尾炎時,進行闌尾切除手術後使用引流與不使用引流相比,有哪些效果?

7 months 1 week ago
在治療複雜性闌尾炎時,進行闌尾切除手術後使用引流與不使用引流相比,有哪些效果? 重點資訊 • 我們無法確定在複雜性闌尾炎(例如闌尾壞死、腐爛或穿孔)的兒童與成人中,在開腹手術(透過較大的切口進行手術)或微創手術(透過極小的手術切口進行)切除闌尾後使用引流管,是否對腹腔膿瘍(腹部膿液積聚)、傷口感染率或整體併發症率產生重要影響。 • 在兒童與成人複雜性闌尾炎的病例中,開腹手術切除闌尾後使用引流管可能會增加死亡率。 • 在兒童與成人複雜性闌尾炎的情況下,開腹或微創手術切除闌尾後使用引流管可能會延長住院時間,但我們對這些結果仍非常不確定。 什麼是複雜性闌尾炎? 闌尾是位於小腸和大腸接合處的一條管子。「闌尾炎」一詞涵蓋了因闌尾疼痛腫脹而引起的多種狀況。複雜性闌尾炎定義為壞疽性闌尾炎(闌尾壞死和腐爛)或穿孔性闌尾炎(闌尾破裂)。 這是如何處理? 患有複雜性闌尾炎(壞疽性闌尾炎或穿孔性闌尾炎)的人通常需要手術切除闌尾以緩解症狀並避免併發症。與無併發症的闌尾炎病人相比,因複雜性闌尾炎而接受闌尾切除手術的病人在手術後更容易出現併發症。對於在複雜性闌尾炎手術切除闌尾後,常規放置外科引流管以預防腹腔膿瘍的做法,已引起質疑。使用引流管可能降低腹腔膿瘍的風險,但也可能沒有好處,甚至可能造成傷害。 我們想知道什麼? 我們想要知道在任何護理環境下,對於複雜性闌尾炎病人,在開腹式或鎖孔式切除闌尾後,使用引流管...

哪些藥物可用於治療肌強直(收縮後肌肉延遲放鬆)?

7 months 1 week ago
哪些藥物可用於治療肌強直(收縮後肌肉延遲放鬆)? 關鍵資訊 – 脈律循膠囊 (Mexiletine) 似乎是安全的,並且可能是治療非營養不良性肌強直病人的肌強直症狀(收縮後肌肉放鬆延遲)有效方法,並且它也可能略微減輕強直性肌營養不良病人的肌強直。 – 樂命達錠 (Lamotrigine) 還可以減少非營養不良性肌強直的肌強直。 – 需要進行更多且更大規模的研究來確定樂命達錠 (lamotrigine) 是否為治療強直性肌肉營養不良症和非營養不良性肌強直的有效方法。 什麼是肌強直? 肌強直是指肌肉收縮後延遲放鬆。它是多種被稱為肌強直性疾病的肌肉疾病的主要症狀。這些遺傳疾病對生活品質和功能有重大影響,包括非營養不良性肌強直(沒有肌肉萎縮)和強直性肌肉營養不良症(有肌肉萎縮)。 肌強直會影響骨骼肌(透過肌腱附著在骨骼上並負責運動的肌肉;例如手、腿和臉),並導致僵硬、痙攣、緊繃、疼痛和疲勞。目前,肌強直尚無治癒方法,但可以使用安賜他明錠 (acetazolamide)、苯妥英 (phenytoin)、脈律循膠囊 (Mexiletine)、樂命達錠 (Lamotrigine)、氯米帕明 (clomipramine)、丙咪嗪 (imipramine)和牛磺酸 (taurine)(以及其他藥物)治療症狀。 我們想要了解什麼? 本篇文獻檢視了多項研究,這些研究測試了不同藥物在治療肌強直方面的療效...
Checked
5 hours 12 minutes ago
Subscribe to Latest Taiwan Review Translations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