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years 3 months ago
不同紅血球生成素治療慢性腎病患者貧血的相對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探討的議題為何? 紅血球數量低(貧血)在慢性腎病患者中很常見,可能會導致疲倦或呼吸困難等症狀,並增加輸血需求。紅血球生成素是可注射的藥物(進入皮膚或血液),用於治療慢性腎病患者的貧血。然而,因為沒有相關研究,尚不清楚紅血球生成素藥物彼此間相互比較時,是否具有不同的益處和危害。完成臨床試驗後,比較不同藥物的一種方法是使用網絡統合分析。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回顧了現有研究,這些研究針對成年慢性腎病患者(包括不需要透析的患者、需要透析的患者和接受腎移植的患者)的紅血球生成素藥物,以評估它們與安慰劑或不同藥物之間相比之下,潛在的益處和危害。我們研究了它們是否可以避免輸血的需要、減少疲勞或呼吸困難,以及它們是否會導致死亡、心臟病、中風、高血壓、透析所需的瘻管或血管導管凝血,或腎功能衰竭在較輕微的腎臟病患者。 我們發現了什麼? 根據現有研究,我們無法確定不同的紅血球生成素藥物在需要輸血、死亡、心臟病發或中風、瘻管或透析血管導管中有凝血的可能性、或輕度腎臟病患者接受透析的機會是否在彼此之間有好處或害處。 我們也不確定不同形式的紅血球生成素藥物是否能更好地改善貧血症狀,例如:疲倦或呼吸困難,大多數現有的研究都沒有報告這些症狀。 結論 目前尚不清楚不同形式的紅血球生成素藥物,彼此之間是否更好或更安全。 翻譯紀錄: 翻譯者:...
2 years 3 months ago
為需要復健的人提供居家復健服務之影響因素:一份質性證據綜合分析 本篇考科藍的質性證據綜合分析旨在探討居家復健服務的影響因素。本綜合分析聚焦在到府復健服務以及遠距復健服務。我們分析了 53 份質性研究以回應此問題。 重要資訊 居家復健不論是專人到府或是遠距服務,都比起在有復健設備的地方進行來得更加便利。病人、提供服務者和家屬皆表示居家復健改變了他們之間的關係,但實際應用和資源分配則各有優缺。 本綜合分析包含哪些內容? COVID-19 疫情使居家的醫療保健服務受到了更多關注。居家復健包含了專人到府和遠距服務。不論是要取代以設施為主的復健服務,或是作為額外補強的復健,居家復健可能成為病人復健過程中的一個常見選項。數位科技越普及,遠距復健也變得越普遍。 本綜合分析有哪些主要發現? 我們分析了 53 份病人居家接受復健服務的質性研究。部份研究當中,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的專人(下稱提供者)親自登門造訪病人。其他研究中的提供者,則是採用數位科技以遠距方式提供服務。這些研究探討了病人、家屬及醫療提供者的看法和經驗。大部分的研究來自於高收入國家。 我們的研究結果強調了多項能夠影響機構和居家復健實施方式的因素。我們對以下研究結果持有的信心程度為中度至高度。 到府服務或遠距服務的居家復健 採居家復健的病人表示此方法很便利且較不打擾日常生活。病人和提供者也認為這些方式能夠鼓勵病人做好自我管理、且在復健過程...
2 years 3 months ago
提供有慢性疾病的兒童和青少年教育服務,是否能讓他們更踴躍參與學校活動及改善學習成效? 關鍵訊息 -- 我們仍不清楚教育支持對學習參與、學習成果和學生重返學校(在健康期間)的可能影響。 -- 有些證據表明,教育支持可能會略微幫助心理健康,如測量自尊的兩項研究,但這些研究並未衡量生活品質。 -- 我們需要更多高品質的證據,包括在美國以外進行的研究,以幫助我們了解這些干預措施是否有效,和最佳實踐模型會是什麼樣子。 什麼是教育支持服務?為什麼它們對患有慢性疾病的兒童和青少年有幫助? 對於一些兒童和青少年來說,患有慢性疾病會影響他們的學校出勤率和參與度。這會降低他們跟上同儕和充分發揮潛力的能力。為患有慢性疾病的兒童和青少年提供的教育支持服務旨在防止他們因病缺課期間離開學校,以及他們的教育和學習。這些服務可以在醫院、正規學校或社區進行,並且可以針對兒童、家庭、學校、醫院、社區或這些的組合。它們可以由父母/照顧者、醫院、普通學校或社區組織提供或協調。 我們想知道什麼? 我們想描述針對患有慢性疾病的兒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支持干預措施,並特別了解它們對學校參與和學習成果的影響。我們同時也想看這些服務到底有沒有對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造成影響。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搜索了健康、教育和社會科學數據庫以及其他登記處以查找已發表和未發表的研究。我們納入的研究包括年齡四到十八歲患有慢行疾病的小孩該研究需要報告學校參...
2 years 3 months ago
與純機械、純口服抗生素或無腸道準備相比,合併機械和口服抗生素腸道準備能否降低擇期結腸或直腸切除術後併發症的風險? 關鍵訊息 - 與單獨的機械腸道準備相比,結合機械(使用瀉劑)和口服抗生素腸道準備可能會減少手術部位感染(傷口感染及腹腔感染)的發生以及吻合接口滲漏(腸道縫合連接滲漏)的可能性。 - 單獨口服抗生素可能與合併機械和口服抗生素的腸道準備一樣有效,但根據現行證據仍無法明確地確定。 - 與合併機械和口服抗生素腸道準備相比,沒有腸道準備是否對術後併發症的發生有影響,無法根據現有數據確定。 術前腸道準備的目的是什麼? 由於大腸內有自然細菌的植株,在切開大腸的手術中,更容易發生手術部位的感染。為了預防這些感染,手術前腸道準備的目的在於減少腸道的糞便汙染並最大限度地減少細菌定植。 腸道準備是如何進行的? 可以機械地進行術前腸道準備,使用瀉劑沖洗腸道,或口服抗生素進行局部去污。這兩種方法可以單獨或組合進行。 我們想瞭解什麼? 我們想比較合併機械與口服抗生素的腸道準備與單獨機械或口服抗生素的腸道準備、不進行腸道準備,以上三種方式是否對以下方面有影響: - 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生率。 - 吻合口滲漏的發生率。 此外,我們想了解合併腸道準備是否對死亡率、輕度或重度術後併發症的發生率、術後腸阻塞(腸動力障礙)的可能性或住院時間有影響。再者,我們想研究腸道準備的副作用在合併治療和單獨機械治療、單獨口...
2 years 3 months ago
減少智能障礙者向外攻擊舉動的行為和認知行為療法 重點資訊 – 憤怒管理(基於認知行為療法)和正向行為支持(PBS;基於行為治療)可減少智能障礙(學習障礙)者的向外攻擊行為。 – 由於只有少數小型研究,其他結果和治療的證據不太確定。 – 需要更多證據來說明哪些治療和方法有助於減少攻擊和改善生活品質等其他結果。 什麼是向外攻擊行為,為什麼它很重要? 向外攻擊行為可能包括對他人的身體攻擊,例如打、踢或投擲物品以及損壞財產。這種行為可能是個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溝通形式。它可能導致負面後果,例如被排除在日間服務之外、支持性生活安置中斷以及不適當的入住精神科醫院。使用抗精神病藥物管理挑戰性行為的作用有限。然而,這僅適用於風險非常嚴重且抗精神病藥物只能與心理或其他措施合併使用的情況。可能有用的治療包括認知行為方法,例如幫助人們在思想、感受和行為之間建立聯繫的憤怒管理;行為方法,例如正向行為支持,旨在通過改變觸發因素和對行為的反應來降低行為的頻率。在社區中提供有效的措施可以減少對個人造成的創傷,並大大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沒有確定的證據表明哪種方法最有助於減少攻擊行為。 我們想知道什麼? 本篇是 Cochrane 文獻回顧的更新版。目的是找出行為和認知行為療法等方法是否有助於減少智能障礙兒童和成人的攻擊行為。 我們做了什麼? 為了確定相關研究,我們搜索了截至 2022 年 3 月的醫學數據庫和臨床...
2 years 3 months ago
維生素 D 是否能降低嚴重氣喘發作的風險或是改善氣喘症狀的控制? 重要訊息 1) 與我們之前關於該主題的 Cochrane 文獻相比,本次更新的文獻並未發現維生素 D 可預防嚴重氣喘發作或改善症狀控制。 2) 對於嚴重氣喘頻繁發作而且有非常低維生素 D 基礎的患者有更多的研究提到 calcidiol (一種維生素 D 的特殊形態) 對於提供保護效果具有潛力。 為何我們認為維生素 D 對於氣喘病患有幫助呢? 血中偏低濃度的維生素 D (太陽維生素) 和嚴重氣喘發作的風險增加有關。嚴重氣喘發作定義為需要口服 (全身性) 類固醇藥物。 在 2016 年時針對這個主題進行的 Cochrane 文獻回顧發現維生素 D 可以減少氣喘發作的風險,然而爭議仍持續著,同時隨後的一些研究也發現維生素 D 沒有效果。因此,我們進行了統合分析的更新以納入新的研究結果來完成最新的文獻。 我們想知道什麼? 我們想知道維生素 D 補充是否會導致下列情況: ‧ 減少嚴重氣喘發作的風險。 ‧ 改善氣喘症狀的控制。 ‧ 導致任何副作用的發生。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搜尋了那些評估維生素 D 補充對於嚴重氣喘發作和氣喘症狀控制的隨機對照試驗。基於研究方法的因素我們比較並且整合了這些研究的結果,同時評比證據的信心。 我們還分析了維生素 D 補充劑的效果是否因維生素 D 起始狀態、服用補充劑的劑量或形式、人們服用補充劑的頻...
2 years 3 months ago
數位科技是否有助於囊腫性纖維化患者持續吸入治療? 重要訊息 短期内數位科技有助於囊腫性纖維化 (CF) 患者持續(或 “堅持”)吸入性治療,但對肺功能或肺部惡化(疾病發作)幾乎沒有影響。 從中期來看,結合線上平台的數字監測與量身打造的支持可能可以鼓勵人們持續吸入治療並減輕治療負擔(CF 患者的醫療照護需求及其伴隨的影響),但在生活品質方面並沒有提升。 未來的研究應該著眼於使用數位科技來幫助患有 CF 的兒童和成人遵從他們的吸入治療,並考慮此改善將如何影響治療計畫的其他方面。 什麼是囊腫性纖維化? 囊腫性纖維化是一種可能有生命危險的遺傳性疾病,患者的肺部和消化系统容易積聚黏稠的黏液。隨著時間的推移,肺部逐漸受損,並可能完全喪失功能。 如何治療囊腫性纖維化? 目前沒有治癒 CF 的方法,但治療有助於控制症狀和減少併發症。治療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來預防和治療胸腔感染,以及稀釋肺部黏液的藥物,使其更容易咳出。囊腫性纖維化患者使用吸入器和噴霧器將藥物快速輸送到肺部。噴霧器是一種可將液狀藥物變成霧狀的小型機器,患者可透過吸嘴或面罩吸入。 CF 的治療既複雜又費時;CF 患者通常每天需花費 2 至 2.5 小時進行治療。 透過活動追蹤器和手機應用程式,目前越來越多的數位科技用於幫助人們監控健康和健身情況。數位科技對於 CF 患者而言,可用於追蹤以及改善療程的管理。有些技術可將資訊上傳到網路,因此...
2 years 3 months ago
症狀性顱內動脈狹窄的血管內治療與常規藥物治療 什麼是顱內動脈狹窄? 顱內動脈狹窄 (ICAS) 是由斑塊(脂肪沉積物)聚積引起的大腦血管狹窄。是全球中風的常見原因。當這種情況引起中風症狀時,稱為症狀性 ICAS。 顱內動脈狹窄如何治療? ICAS 可以透過血管內療法或常規藥物來治療,但尚不清楚哪種方法效果最好。在血管內治療中,外科醫生將一根稱為導管 (catheter) 的細管插入接受治療者之手臂或鼠蹊的動脈,並將其引導至大腦中受影響的動脈。然後,外科醫生可以用一個小氣球擴張狹窄的動脈,或在狹窄的動脈內放置一個小網狀管以保持其開放,或在同一手術中執行這兩種技術。常規藥物治療包括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阻止血液中的血小板黏在一起的藥物),並嘗試通過藥物和改變生活方式來控制增加中風風險的因素(高血壓、高膽固醇和糖尿病)。 我們想知道什麼? 我們想了解在有症狀的 ICAS 患者中,除了常規藥物治療外,血管內治療是否比單獨的常規藥物治療更有效地預防中風和死亡。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搜索了隨機對照試驗(使用隨機方法將受試者分配到兩個或多個治療組之一的研究),比較有症狀的 ICAS 患者之兩種治療方法。我們對於研究的結果進行比較和總結,並且基於研究的方法和大小等因子進行證據信心的評比。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納入了 4 項試驗,共有 989 名近期有 ICAS 症狀的受試者。在多個中心開展了三項試...
2 years 3 months ago
地中海型貧血患者的牙齒治療及齒顎矯正 什麼是地中海型貧血? 紅血球會製造一種稱為血紅蛋白的色素,負責輸送氧氣至全身。由於 2 種基因缺陷(突變),地中海型貧血(thalassaemia)患者的血紅蛋白功能異常。而其產生變異的基因種類不同,分為 α 型或 β 型地中海型貧血兩大類。全世界約有 5% 的人口帶有 α 血紅蛋白突變基因,造成其功能低下或完全喪失;β 血紅蛋白突變基因帶因者比率則約為 1.5%。這兩種類型的地中海型貧血主要發生區域呈帶狀分布,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遍及地中海沿岸及中東地區,延伸到南亞及東南亞各國。由於世界人口跨國遷移,此疾病也日益常見於主要發生區域以外的國家。 地中海型貧血如何造成牙齒及齒顎矯正問題? 若從父母遺傳到兩個突變基因,患者紅血球中有缺陷的血紅蛋白便無法正常釋放氧氣進入體內。這些有缺陷的細胞積聚在人體器官與骨髓中,造成組織損傷及細胞死亡,繼而導致紅血球數量減少(貧血)。貧血引起的缺氧會使器官無法正常運作,因此患者需要經常輸血以補足缺少的紅血球數量。為彌補貧血所造成的紅血球數量不足,人體也會自然多生成紅血球,因而導致骨髓擴張。在頭骨、顴骨及顎骨部位的骨髓不斷擴張造成異常骨腫脹,進而導致顎骨畸形與牙齒錯位(稱為咬合不正)。臉部與顎骨嚴重變形會導致言語及進食障礙,也影響外觀。這些明顯的臉部特徵對地中海型貧血患者造成痛苦,對生活品質也有負面影響。 為了...
2 years 3 months ago
一項針對囊腫性纖維化患者使用主動循環式呼吸技術和其它氣道清除治療之比較 文獻回顧問題 主動循環式呼吸技術(active cycle of breathing technique; ACBT)與其它氣道清除方法,在治療囊腫性纖維化患者的效果上有何不同? 研究背景 慢性感染常見於囊腫性纖維化患者的身上,而重覆感染往往導致肺部疾病及損傷。囊腫性纖維化患者普遍使用不同的氣道清除治療方法,以清除氣道黏液及改善肺功能。ACBT 結合三個呼吸方法,去鬆開及清除氣道黏液。本文獻是已出版文獻的更新版。 文獻檢索日期 目前文獻回顧之證據截至:2021 年 3 月 29 日。 研究特徵 雖然我們在初步階段,納入了 22 項比較 ACBT 和其它氣道清除治療的研究,但在最後階段,只有其中 8 項研究的數據(共 259 名受試者)可以被納入本文獻回顧。這 8 項研究比較了不同的技巧和方法。其中,ACBT 分別與自主引流呼吸技巧、震盪式呼吸裝置、高頻胸外按壓裝置、吐氣正壓裝置、常規胸腔物理治療、ACBT 加上運動進行比較。大部分研究歷時一天,但也有兩項研究分別用了一年及三年。受試者的年齡介於 6 到 63 歲之間且 59% 的受試者為男性。 關鍵研究结果 我們發現有關 ACBT 的研究結果,包括患者的生活品質、個人偏好、運動耐力、肺功能、痰液重量、血含氧量、及肺部惡化次數等等,都與其它治療方法相當。我們沒法...
2 years 3 months ago
局部類固醇注射在腕隧道症候群的應用 重點摘要 類固醇注射在手腕可能改善腕隧道症候群 (壓迫手腕的神經) 的症狀和手功能持續 6 個月,生活品質評估和神經傳導測試在注射後 3 個月內可能也會有所改善,一年後的追蹤評估顯示皮質類固醇注射可能降低手術的需求。副作用似乎是罕見的,然而,有 1/3 的個案在沒有接受治療的情況下症狀也會自行改善。 什麼是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在全世界是非常常見的,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對於健康照護系統帶來龐大的經濟負擔。當正中神經在手腕處受刺激,可能造成疼痛、刺痛、麻,有時會導致無力和失能,主要會發生在手和手指。 如何治療腕隧道症候群? 皮質類固醇主要是降低發炎和腫脹的藥物,將其注射在腕隧道 (手掌側被骨頭和韌帶包圍的狹窄通道) 傾向用在輕微或中度的症狀,比手術便宜很多,但它的功效和持久性仍存在爭議。 我們想知道什麼? 我們想了解如果將局部皮質類固醇 (類固醇) 注射至腕隧道中是否有益於腕隧道症候群患者。文獻回顧作者們收集並分析所有相關研究以回答這些問題,共發現 14 項研究。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在醫學資料庫搜尋了評估局部皮質類固醇注射對於雙手症狀和功能,以及注射後 6 個月的神經損傷電測試 (稱為神經傳導研究) 效果的研究。我們還研究了注射後 12 個月的手術需求、生活品質和副作用。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發現 9 項來自北美、歐洲和中東醫療機構的研...
2 years 3 months ago
紅黴素在內視鏡檢查前用於腸道出血患者,有何益處與風險? 關鍵訊息 • 紅黴素可能增加胃的顯影品質,也可能輕微減少輸血需求。 • 需要更大型、設計良好的研究來估計不同劑量紅黴素用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益處與潛在風險。 文獻回顧主題簡介 上消化道包括食道 (食管)、胃與十二指腸 (小腸的第一部份)。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需要透過內視鏡檢查 (醫師放置一個長且具伸縮性的管子,搭配燈光與錄影鏡頭,由喉嚨經過食道,抵達十二指腸) 來診斷並治療出血的原因。然而,若是胃中有食物或血,可能會難以辨別出血的原因。紅黴素是一種藥物,可增加食道與胃的收縮,使器官加速排空其內容物。然而,我們仍不知道在內視鏡檢查前給予紅黴素來排空胃中食物或血是否為安全且有效的,以及改善內視鏡結果。 我們想了解什麼? 我們想了解針對改善下列結果,紅黴素是否優於安慰劑 (任何虛無治療) 或其他藥物。 • 上消化道出血所致的死亡 • 嚴重不良事件 • 任何原因所致的死亡 • 輕微不良事件 • 內視鏡檢查期間,觀察胃的容易程度 • 再出血 • 輸血的需求 • 救援處置的需求 (例如:手術)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搜尋了比較紅黴素與無治療、安慰劑或其他藥物用於上消化道出血成人進行內視鏡檢查之研究。我們比較和總結這些研究結果,並依據研究方法和規模等因素,評估我們對於證據的信心。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納入 11 項研究,包含 878 位上消化...
2 years 3 months ago
認知刺激能提供失智症患者益處嗎? 重點資訊 -- 對於輕度到中度失智症患者,認知刺激也許可以帶來一些好處 (思考及記憶的一般能力)。 -- 我們找到一系列其他益處,包含改善幸福感、情緒和日常能力,但是普遍獲益較小,特別是對於認知及幸福感的部分,不同研究之間的差異很大。 -- 大部分研究評估了群體認知刺激。未來報告應試著釐清個別認知刺激的作用,評估小組會議多久進行一次來產生最好的效果,並確認誰最能從認知刺激中獲益。 甚麼是失智症? 失智症是許多腦部疾病的總稱,而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每個年齡層都可能患失智症,但最常發生在晚年。患有失智症的人常會遭遇認知能力的衰退,它會損害記憶力、思考能力、語言及生活技能。這些問題通常隨著時間惡化及導致那些失智症患者及提供照護與協助的人覺得孤獨、難過及痛苦。 認知刺激 認知刺激 (CS) 是特別用來幫助失智者患者心理鍛鍊的形式。它涉及一系列普遍用在刺激思考與記憶的活動,包含過去的討論、現在的事件及有興趣的主題、文字遊戲、拼圖及創造實務性活動。通常由訓練的人員與患有失智症的小群組成員每星期兩次、每次大約 45 分鐘的頻率進行,也能以一對一的方式來提供。有些計畫則培訓家庭照顧者為其親屬提供 CS。 我們想知道什麼? 我們想找出 CS 是否比常規照顧或非結構化社交活動更容易改善失智症患者的以下情形: -- 認知能力 (包含記憶、思考及語言技巧)。 -- 幸...
2 years 3 months ago
急性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 (視網膜血流供應受阻) 之治療 重點摘要: 沒有足夠證據支持對急性非動脈炎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提出的治療方法。 我們想了解什麼? 當流向視網膜內部(眼睛內部的感光層)的血液供應突然受阻時,就會發生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若能及時清除阻塞物,恢復視網膜血液供應,就有可能完全復原。然而,若阻塞時間延長,視網膜細胞就會死亡。現已嘗試了多種方法消除阻塞物,包括眼部按摩、降低眼內壓以及用藥物溶解血栓。目前尚不清楚恢復血液供應的最佳治療方法,且有些治療方法可能會產生嚴重不良反應。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搜索了探討非動脈炎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治療方法的研究。總結研究結果,並根據研究方法和樣本數等因素對證據進行信心評定。 我們發現了什麼? 與觀察相比,尚不清楚是否有任何治療可以改善視力(眼睛能看清和分辨物體的清晰度)。一些接受組織胞漿素原活化劑(簡稱 t-PA,一種參與血栓溶解的蛋白質)治療的人產生了嚴重不良反應,如腦組織出血。 這些證據受到什麼限制? 由於納入的研究數目不多,故此證據信心評定為低度。 本篇回顧的最新更新日期為何? 我們檢索了截至 2022 年 2 月 15 日前發表的研究。 翻譯紀錄: 翻譯者:欒嘉真【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 :cochr...
2 years 3 months ago
洗手或戴口罩之類的物理措施能阻止或減緩呼吸道病毒的傳播嗎? 重點資訊 根據我們檢視的研究,我們不確定戴著口罩或 N95 / P2 防毒口罩是否有助於減緩呼吸道病毒的傳播。 手部衛生計劃可能有助於減緩呼吸道病毒的傳播。 呼吸道病毒如何傳播? 呼吸道病毒是感染呼吸道細胞的病毒:例如鼻子、喉嚨和肺。這些感染會導致嚴重問題並影響正常呼吸。它們會引起流感、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和 COVID-19。 感染呼吸道病毒的人在咳嗽或打噴嚏時會將病毒顆粒傳播到空氣中。當其他人透過空氣或落有病毒顆粒的表面與這些病毒顆粒接觸時,就會被感染。呼吸道病毒可以在社區,人群和國家以及在世界各地迅速傳播 (大流行)。 阻止呼吸道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物理措施包括: · 經常洗手 · 不要觸摸眼睛、鼻子或嘴巴 · 打噴嚏或咳嗽時用肘部擋住 · 用消毒水擦拭表面 · 穿戴口罩、護目鏡、手套和防護服 · 避免與其他人接觸(隔離或檢疫隔離) · 與他人保持一定距離 · 檢查入境的人是否有感染(篩檢) 我們想了解什麼? 我們想通過控制良好的研究(將一種干預措施與另一種干預措施進行比較,稱為隨機對照試驗)找出物理措施是否能阻止或減緩呼吸道病毒的傳播。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探討了一些透過物理措施阻斷人們感染呼吸道病毒的相關研究。 我們對研究中有多少人感染了呼吸道病毒,以及這些物理措施是否造成任何不良影響相當有興趣。...
2 years 3 months ago
鈣與維生素 D 對於提升停經前期健康女性的骨質健康 重點摘要 證據顯示鈣、維生素 D 或是添加維生素 D 的鈣補充劑,對於停經前期的健康女性任何部位 (髖骨或脊椎) 的骨質密度沒有影響。 什麼是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的特徵為骨骼中鈣與其他礦物質含量 (稱為骨質密度) 減少。骨質密度減少,使得骨頭內部形成許多空洞,以及骨骼外壁變薄,導致骨骼變得脆弱,增加骨折發生機會。 骨質疏鬆症是一項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每年有超過 890 萬個骨折案例,這代表著平均每 3 秒鐘,就有 1 人發生骨折。通常建議停經女性補充鈣與維生素 D (儘管並非所有人都同意),但是仍建議對於長期待在機構的人 (例如:居住在療養機構的人) 與正在接受骨質疏鬆治療的患者,攝取足夠的鈣與維生素 D。關於鈣和維生素 D 對尚未進入停經期女性骨密度的影響了解甚少。只有少數針對此年齡層進行的研究,而且目前結果尚無定論。在這個年齡層,增加骨骼的強度與健康被認為是攝取補充劑的目標,因此,與骨質密度是息息相關的。 我們想了解什麼? 我們想確定鈣與維生素 D 是否能增加骨骼中的礦物質含量、減少骨折風險,以及補充劑的潛在副作用。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在醫學資料庫中搜尋針對 18-45 歲停經前之健康女性,服用鈣和維生素 D 補充劑,或是比較鈣和維生素 D 補充劑與安慰劑 (模擬治療) 兩組之間差異的臨床研究。我們分析 3 種不同的組...
2 years 3 months ago
白內障術後置換三焦點與雙焦點人工水晶體臨床表現之比較 我們想了解什麼? 此篇文獻回顧目的為了解白內障術後置換三焦點與雙焦點人工水晶體在視力改善效果及安全性方面的差異。三焦點人工水晶體矯正遠、中、近距視力;雙焦點人工水晶體矯正遠、近距視力。 關鍵資訊 研究發現,與白內障術後置換雙焦點人工水晶體患者相比,置換三焦點人工水晶體患者可能改善一年內中距離裸視視力(視敏度),但研究證據不具可信度。在改善一年內遠距、近距裸視視力及遠距最佳矯正視力的效果方面,沒有證據顯示三焦點與雙焦點人工水晶體具有差異。在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及提升其分辨細微明暗差異能力(視覺對比敏感度)方面,這兩種人工水晶體的效果不明。 什麼是老花眼以及如何治療? 老花眼(Presbyopia)是眼睛晶體老化相關病症,會造成患者逐漸喪失對近距離景物的聚焦能力。眼睛晶體進一步老化可能會造成晶體混濁(白內障),使得視力及視覺對比敏感度下降。具備 3 或 2 個焦點(三焦點與雙焦點)的人工水晶體是一項旨在降低白內障患者術後依賴眼鏡的新科技。 我們做了什麼? 搜尋相關研究,比較老花眼患者白內障術後置換三焦點與雙焦點人工水晶體的臨床表現。比較及總結研究結果後,再根據研究方法及規模等因素評估證據的可信度。 我們發現了什麼? 總共找到含 331 名老花眼患者的 7 項研究,於歐洲與土耳其進行。 研究發現,白內障術後置換三焦點人工水晶體可能改善患...
2 years 3 months ago
從 COVID-19 康復者或動物身上提取的濃縮抗體是否可以有效治療 COVID-19 患者? 關鍵資訊 • 我們不知道超免疫免疫球蛋白(一種用 COVID-19 康復者的抗體製成的製劑)是否能減少中度至重度 COVID-19 患者的死亡或嚴重的不良影響。但是,通過向動物注射某些抗體而製成的類似製劑可能會減少死亡和嚴重的不良反應,並可能阻止人們的病情惡化。 • 我們沒有發現對沒有症狀的 COVID-19 患者或輕度 COVID-19 患者進行調查的研究,因此我們不知道人類或動物超免疫球蛋白對他們的效果如何。 • 我們發現了 10 項正在進行的研究。我們會在研究結果發表後更新文獻回顧的內容。 什麼是超免疫免疫球蛋白? 人體會生成抗體,作為一種抵禦感染的手段。抗體或 “免疫球蛋白” 存在於血漿中。它們是免疫反應的關鍵部分。 COVID-19 康復者的血漿含有 COVID-19 抗體,可用於製備兩種製劑。首先,它可以用來製造恢復期血漿,即含有這些抗體的血漿。第二,它可以用來製作超免疫免疫球蛋白,此製劑的濃度更高,從而含有更多抗體。超免疫免疫球蛋白的製造過程很複雜,需要大量的人血漿。 類似的抗體可以從動物來源製成並用於人類。 為什麼超免疫免疫球蛋白可能是 COVID-19 的治療方法? 超免疫免疫球蛋白產品含有高濃度的抗體,這些抗體以新型冠狀病毒為目標,新型冠狀病毒是導致 COVID-1...
2 years 3 months ago
預防顱內出血後血栓形成的藥物 文獻回顧問題 因顱內出血(又稱為 “腦出血”)所引起的中風後,使用預防血栓(稱為 “抗血栓藥物”)的藥物,短期和長期的優點和風險為何? 背景 與沒有顱內出血的人相比,因顱內出血而中風的人,更容易在血管中形成血栓。中風初期後個案活動能力差,會產生腿部和骨盆的靜脈血栓。中風後個案會出現的潛在醫療狀況,短、長期間都可能導致肺、腦、心臟、腿部或其他器官的動脈產生血栓。這些血栓出現會導致個案嚴重的疾病甚至死亡。抗血栓藥物可以預防血栓。然而,抗血栓藥物也會產生出血問題,同樣地引發嚴重的疾病或死亡。顱內出血後,抗血栓藥物對個案是有幫助、還是有傷害,目前尚不清楚。本文獻回顧是針對已發表於 2017 年的 Cochrane 文獻回顧之更新。 研究特徵 2021 年 10 月,我們更新了對隨機對照試驗的廣泛搜尋,這些試驗是最公平的治療試驗。我們找到了九項試驗,共包括 1,491 名過去有過顱內出血的個案。其中四項試驗,檢視活動能力不佳的顱內出血個案,看他們短期使用注射型血液稀釋藥物(稱為 “抗凝劑” )的情況如何。三項試驗,研究長期使用口服抗凝劑治療心律不整(稱為 “心房顫動” )的顱內出血倖存者。其中一項試驗,研究了顱內出血後長期使用口服血液稀釋藥物(稱為 “抗血小板藥物” )的情況,另一項試驗則比較了使用兩種不同類型的抗血小板藥物。 主要结果 我們沒有發現短期注射抗...
2 years 3 months ago
透過提升衛生情況以改善腹瀉的介入措施 本篇文獻回顧之目的為何? 這篇考科藍文獻回顧的目的是評估能否藉由提供、改善或鼓勵人們使用廁所或公廁的衛生介入措施來減少腹瀉。我們收集並分析了所有相關且經預先規劃而具嚴謹研究設計的研究,發現了 51 項研究、囊括 238,535 人。 重點資訊 我們發現有證據顯示衛生介入措施可以預防腹瀉。然而,效果隨著介入措施的類型與環境而異,證據的確定性從極低到中等不等。 本篇文獻回顧的研究內容為何? 腹瀉是死亡和疾病的主因,尤其是在低收入國家的幼兒更是如此。許多引起腹瀉的病原體是通過接觸人類糞便而傳播的。衛生設施,例如廁所和公廁,是將人類糞便排出的病原體跟環境阻隔開的主要屏障。本篇文獻回顧檢視了有關改善衛生狀況之可近性、設施與使用的介入措施之研究。我們確定了 51 項此類干預措施的研究,其中大部分來自低收入或中等收入國家。 本文獻回顧的主要結果是什麼? 結果顯示衛生介入措施可讓弱勢幼兒和全年齡層人群的腹瀉減少約 15% 至 26%。然而,並非所有介入措施都具有保護作用,且其效果總是隨介入類型和場域而異。我們推估,為露天排便的人提供衛生設施的介入措施可能會減少約 11% 至 21% 的腹瀉;改善現有衛生設施的介入措施可望減少約 15% 至 35% 的腹瀉;而在不提供基礎設施或補貼的情況下,行為改變的介入措施可能會減少 15% 至 18% 的腹瀉發生率。然而,...
Checked
15 hours 2 minutes ago
Search on cochrane.org for:
Subscribe to Latest Taiwan Review Translations feed